实验室成功举办“铀成矿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6-10-25浏览:1194

       为了发扬我校地学特色,促进铀成矿作用研究。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161017日至20日在南昌校区国防科技楼813会议室举办了“铀矿地质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anium Geology)”。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安徽核勘查总院、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等地质部门的代表、校友、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等约100余人参加。

        开幕式上,副校长刘晓东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远道而来参会的各位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适逢我校建校六十周年,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举办铀成矿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交流铀矿地质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加强铀成矿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喜迎六十周年校庆的重要学术活动。

  

        会议期间,法国洛林大学的米歇尔•库尼教授(Prof.  Michel  Cuney),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希尔盖•克里夫区夫教授(Prof.  Sergei Krivovichev)、阿海珐集团的帕特里斯•布林克尔博士(Dr.  Patrice Bruneton)、南京大学凌云飞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陈正乐研究员、我校副校长聂逢君教授先后做了精彩的英文报告。希尔盖•克里夫区夫教授则从矿物学方面为大家呈现了铀矿物的多彩世界;帕特里斯•布林克尔博士以其丰富的野外经验向大家介绍了世界铀矿UDEPO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国内专家凌洪飞教授做了“中国华南中生代花岗岩铀成矿作用”,聂逢君教授做了“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床”,陈正乐研究员做了“天山两侧耦合区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的约束”以及赵如意做了“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钠交代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报告。他们以中国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深入浅出的解析了我国铀矿床的现状、成因以及勘探潜力。




  

       1019日,外国专家们还在地科院教师陈留勤博士的陪同下,前往江西省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野外地质考察。

        举办此次“铀成矿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我校师生了解、学习铀矿地质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全程英文的报告形式更是为大家开拓国际化学术视野提供了契机;同时,此次会议也加深了我校与地质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宣传并提升了我校在国内地质界的地位;诸多外国知名铀矿专家到我校进行报告交流,为我校进一步发展核专业的地学特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图、文/李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