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夏勇和樊海峰研究员应邀来实验室访问并做学术报告

发布者:秦欢欢发布时间:2022-09-01浏览次数:10


2022831日上午,应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夏勇研究员和樊海峰研究员来我校进行访问,并分别做了题为“贵州卡林型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和“寒武纪磷矿中稀土元素的差异富集”的学术报告。报告为“核地学论坛”第十一-十二讲,报告会由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潘家永教授主持。来自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等部门的40余名师生线下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另外,腾讯会议室约有70名校内外师生同步参与。

夏勇研究员首先系统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卡林型金矿成矿机理方面取得的认识,以及我国贵州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在成矿方面的相似性及差别;随后,重点讲解了其团队近年来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控矿要素取得的进展,依据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性变化等地球化学指标、以及“深穿透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在此类卡林型金矿成矿预测方面取得的突破。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就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的岩浆和变质来源、热液方解石特征性碳氧同位素和稀土配分模式的机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原理及应用与夏勇研究员展开交流,夏勇研究员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樊海峰研究员从全球稀土的供应格局出发,强调磷块型稀土矿潜在的资源量十分巨大。通过对处于扬子地台不同相带的厦安、织金、梅树村磷块岩沉积层开展详细的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Zn-Fe同位素研究,对其物质来源、成岩过程、有机质、以及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对稀土富集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氧化还原的循环是磷矿中稀土元素富集的主控因素。讲座结束后,樊海峰研究员对线下及线上师生提及关于磷块岩的原生和后生、磷块岩对铀等元素的富集情况、磷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大量堆积的动力学背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图/文 周正兵)

审核:潘家永  编辑:秦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