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0月24日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围绕国家核能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立足江西铀资源大省的区域特色,重点围绕“铀成矿理论与勘查方法”、“铀矿采冶方法与技术”、“核废物处置与环境治理”3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84人,其中研究人员65人,技术人员15人,管理人员4人;实验室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杰青等学术带头人领衔的11个省部级科研团队;实验室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了一大批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实验室拥有独立的科研大楼,科研用房面积达10000 m2。实验室围绕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建有铀矿地质实验室、微生物溶浸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拥有MC-ICP-MS、LA-ICP-MS、TIMS、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同位素质谱仪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浸铀菌种库。
实验室为科技部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际原子能机构参考实验室与铀矿培训中心,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培训铀矿科技工作者30余名。实验室是我国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本行业聚集优秀科学家、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的科研与人才高地。
实验室近5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6亿余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2项,累计发表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26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2项。
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委会职务 | 职称 | 专业特长 | 工作单位 |
1 | 彭苏萍 | 男 | 1957.6 | 主任委员 | 院士 | 地球物理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2 | 汪集旸 | 男 | 1935.10 | 副主任委员 | 院士 | 水文地质 |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3 | 侯増谦 | 男 | 1961.6 | 副主任委员 | 院士 | 矿床学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4 | 毛景文 | 男 | 1956.12 | 副主任委员 | 院士 | 矿床学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5 | 欧阳晓平 | 男 | 1961.1 | 副主任委员 | 院士 | 核技术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6 | 胡瑞忠 | 男 | 1958.12 | 委员 | 院士 | 铀矿地质 |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7 | 蒋少涌 | 男 | 1964.12 | 委员 | 教授 | 地球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8 | 苏学斌 | 男 | 1968.12 | 委员 | 教授级高工 | 铀矿冶 |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 |
9 | 李子颖 | 男 | 1964.1 | 委员 | 研究员 | 铀矿地质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10 | 王驹 | 男 | 1964.12 | 委员 | 研究员 | 核废物地质处置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11 | 吕庆田 | 男 | 1964.3 | 委员 | 研究员 | 地球物理勘探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2 | 温建康 | 男 | 1966.9 | 委员 | 研究员 | 矿物加工工程 | 北京有色冶金研究总院 |
13 | 牛玉清 | 男 | 1967.6 | 委员 | 研究员 | 湿法冶金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14 | 林璋 | 女 | 1971.6 | 委员 | 教授 | 环境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 |
15 | 王祥科 | 男 | 1973.3 | 委员 | 教授 | 放射化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16 | 刘晓东 | 男 | 1963.1 | 委员 | 教授 | 核废物地质处置 | 九江学院 |
17 | 柳和生 | 男 | 1965.7 | 委员 | 教授 | 材料加工工程 | 东华理工大学 |
18 | 孙占学 | 男 | 1962.9 | 委员 | 教授 | 水文地质 | 东华理工大学 |
19 | 汤彬 | 男 | 1964.3 | 委员 | 教授 | 核技术与地球物理 | 东华理工大学 |